过去,中国科技圈流传着一句让人很憋屈的话,叫“缺芯少屏”,指的是中国在芯片和屏幕技术领域,存在着严重的薄弱环节。
如今,“少屏”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,中国不再缺少屏幕了,甚至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屏幕出口国。
这一历史问题是如何解决的?
离不开一个人长达20多年的布局,这个人就是王东升。
● 王东升
王东升被誉为“中国液晶产业之父”,是京东方的灵魂人物,他用27年的时间,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,打造成了世界级的科技巨头,实现了从“被卡脖子”到“全球领跑”的强势逆转。
从98英寸的超高清显示屏,到可弯曲的柔性屏幕,再到分辨率4032PPI的元宇宙VR设备,全世界每4台智能终端,就可能有1块屏幕来自京东方。
可以说,中国屏幕正在照亮世界。
而最近,一单IPO又让王东升重新回到了聚光灯下。
5月30日,王东升旗下奕斯伟计算,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该公司主营基于RISC-V架构的芯片与方案业务,若上市成功,将成为“RISC-V全球第一股”。
而在稍早前,王东升控制的另一家企业奕斯伟材料,也向科创板提交了招股书申请,目前正处于A股IPO进程中,该企业主营12英寸硅片的研发与制造。
搞完屏幕搞芯片,今年已经68岁的王东升,大概是想把中国高端制造业的“缺芯少屏”之痛,全解决了。
他说:“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界的老兵,我理应在芯的方面做点贡献。”
01 接了个“烂摊子”
关注过电视机市场的小伙伴,大概都知道过去的液晶电视卖得很贵。
以2008年为例,一台70英寸的液晶电视要卖到七八万元,可如今,同样尺寸的液晶电视2000元左右就能买到。
惊人的价格下跌背后,除了技术的进步,另一个原因就是国产的替代,荡平了进口液晶面板几倍几十倍的溢价。
打破日韩垄断、夺回定价权,是中国液晶产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,也是王东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
● 年轻时的王东升
康乾配资-福建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平台开户-深圳知名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