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春,东北野战军更名为第四野战军,统辖四大兵团,每兵团皆配两位副司令。13兵团副司令,首推李天佑,次为彭明治,略逊一筹;14兵团则以黄永胜为首,刘震次之,亦是如此格局。
在15兵团的两位副司令中,贺晋年是地道的陕北将领。红军时期,陕北红军因兵力匮乏,大战稀少,多以游击战术周旋,贺晋年曾任陕北红军团长。后红25军长征至陕北,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,贺晋年升任师长。洪学智则出身四方面军,历经鄂豫皖与川陕苏区战斗,曾任军政治部主任。
抗日战争全面掀起后,洪学智出任新四军盐阜军区指挥官及第三师智囊要职,屡赴前线与日伪军激战。同期,贺晋年则留守八路军后方兵团及陕甘宁晋绥联防要地,鲜少上阵。相较之下,贺晋年无论红军岁月或抗战年间,历经大战次数及战功均不及洪学智,故15兵团组建时,他担任第二副帅之职。
显然,在13、14、15兵团副司令中,首位副司令战功多胜一筹,唯12兵团例外。其副司令为陈伯钧与韩先楚。八路军时,陈伯钧初任抗大训练部长,后转任第2分校校长,于河北陈庄、神南等地兴学;三年后,调军事学院副教育长,持续执教。
尽管他后来晋升为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及385旅副旅长,却始终留守后方。八路军时期,陈伯钧鲜少前线指挥,战功有所减损。反观韩先楚,八路军初建即入115师,任344旅688团副团长,随徐海东征战。平型关大捷后,他随344旅南下太行,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,并升任新689团团长。
长乐村阻击战旋即爆发,日军妄图摆脱被歼灭的厄运,猛烈反击。关键时刻,韩先楚率全团与日寇展开五次残酷肉搏,以锋锐刺刀逼退敌军,对长乐村大捷至关重要。旁观的刘伯承盛赞韩先楚,誉其为罕见猛将。随后,韩先楚引领689团随徐向前进军冀南,于威县等地与日伪军屡战屡胜,为冀南抗日根据地建设立下赫赫战功。
韩先楚在战场上屡建奇功,职务逐渐攀升,1940年夏初,他出任新3旅旅长,成为独挑大梁的高级指挥官。八路军时期,论战功,他超越陈伯钧。东北战场上,韩先楚大放异彩,大战恶战面前,他思路清晰,判断精准,新开岭、四保临江、威远堡等战役,他屡建战功,被誉为“旋风司令”。
陈伯钧抵达东北后,初为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,后转任合江军区司令,直至1948年夏重返野战部队,任东野首线指挥所副司令。解放战争期间,韩先楚声名与战功均超陈伯钧,然12兵团成立时,陈伯钧却出任第一副司令,韩先楚次之,缘由何在?
核心缘由在于,陈伯钧早期背景远超韩先楚。身为中央红军一员的他,亲历秋收起义,三湾改编时即任排长,彼时韩先楚仅为农协会成员。随后,陈伯钧随毛主席赴井冈山,转战中央苏区,深得信任。1932年,他已任红15军军长,而韩先楚仍只是地方游击队排长。
第四次反围剿战役启动,毛主席不再指挥红军,陈伯钧因力挺毛主席而被免职,转至红军学校深造。战事加剧后,他获重用,担任红13师师长。在反围剿战斗中表现出众,荣获珍稀二等红星奖章。长征途中,他转任红5军团参谋长,与军团长董振堂并肩作战,屡挫敌追兵。
懋功会师之际,陈伯钧转入红四方面军,任第9军参谋长。草地战略分歧时,他力阻南下,遭张国焘免职,转至红军大学执教。次年2月,重返部队任红4军参谋长,7月晋升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军团长。彼时韩先楚为红78师师长,与陈伯钧职级仍有悬殊。毛主席心系陈伯钧,闻其晋升,大喜,亲笔致函祝贺,赞其为红军之“栋梁”。
红二方面军抵达陕北之际,毛泽东特邀陈伯钧至私宅共享家常便宴,对其赞誉备至,此等殊荣在红军将领间实属罕见。抗战全面展开后,陈伯钧掌舵八路军120师359旅。彼时,韩先楚于115师任副团长,职级上与陈伯钧仍有显著差距。革命初期资历较浅,是韩先楚在12兵团成立后屈居第二副司令之位的关键因素。
康乾配资-福建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平台开户-深圳知名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